这是衡量银行信息科技变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也因难度大被比喻为“在飞行中换引擎”。银行业该如何迎战“分布式核心系统”?
(相关资料图)
来源:轻金融 作者:李静瑕
在金融与科技行业,越难攻克的领域,越需要强强联合。
被认为是“重要性最高、国产化难度最高”的金融核心系统领域,单打独斗注定无法找到破解之道,强强联合才是必然趋势。
2023年5月11日,北京,国内云服务商腾讯云,联合神州信息、长亮科技、中电金信等业内头部银行核心系统服务商,发布了《腾讯云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这样一部集行业头部公司的智慧而成的行业研究,对金融行业而言正当其时。
“白皮书”沉淀了腾讯金融云多年来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省农信联社等20余家银行机构的分布式转型实践,并进行了全面系统性总结沉淀,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核心系统转型到分布式架构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方法论。
对于全行业而言,当下是国产化非常关键的应用攻坚时刻,多家大行同时都在做大机下移、关键领域的分布式核心系统上线,当头部机构做完以后,也为行业国产化实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标杆。
在最好的时机,一群头部公司通过构建开放生态,来破局国产化,对全行业而言都是好事。
不过这不是一条坦途。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不避讳他们曾经“踩过了各种各样的坑”,但他们换来的是今天的让金融机构放心的解决方案,打开了金融核心系统国产化的广阔天地。
01
“在飞行中换引擎”
自从分布式概念1994年被提出,迄今已接近了30年时间,多个行业掀起了分布式转型的革命。如今,在“高性能、高弹性、低成本”等需求下,构建新一代核心系统架构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
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架构转型还有深刻的行业背景。一是政策引导国产化加速推进;二是要满足客户千人千面的需求,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是必然;三是金融科技快速演进,旧核心集中式架构面临挑战。
可以说,核心业务系统是否成功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衡量银行信息科技变革成功的关键标志。“运营成本明显降低,弹性可扩展成为可能,高可用性设计有了更多选择,快速交付成为明显优势,分布式架构成为改变核心系统的巨大驱动力量。”一家大型银行如是评价。
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的特点
然而,这是一场被银行称为是“在飞行中换引擎”的革命,难度可想而知。
要实现“在飞行中换引擎”,银行业必须同时保障7×24金融服务连续不间断,同时还要做到客户无感、承接现有核心银行业务功能,对实施工艺与银行业的跨部门协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正因如此,银行拥抱分布式架构转型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不同规模银行分化较大。
从大中型银行来看,2021年以来,个人存款、对公存款、贷记卡、投资理财、贷款等产品应用逐步下移。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提到,在核心系统领域,部分大行和股份行比较靠前,在前两年逐渐做完了核心系统应用的分布式的改造。
一些头部的城商行、农商行等亦开启了分布式核心系统的规划构建,预计将迎来分布式核心系统构建大爆发。
需要认识到的是,当前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迭代创新速度慢、自主掌握能力不足、应对海量高并发能力存在不足、功能模块紧耦合、迭代创新速度慢,多业态业务发展的瓶颈。
什么样的路径才是适应银行自身情况的最优路径?在腾讯金融云看来,分布式转型是银行核心系统升级的必然路径,也是最优路径。在众多从业者关心的领域,“白皮书”给出了有建设性的内容。
这本“白皮书”的发布,意味着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架构有了新的指引。但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优的实施路径,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02
重构之路,需要“好帮手”
银行业如何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创新“大爆炸”?布莱特·金在《Bank4.0》中给出了答案:“与金融科技合作”是成本最低、最迅速的方式。
事实上,在核心系统转型的过程中,构建深厚实力并积累丰富经验的第三方厂商,支撑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一股重要的行业力量。
有这样一则案例,一家国有大行基于分布式的单元化架构进行整体系统架构重构,打造了具备组件化、平台化、服务化特性的分布式技术中台等一系列新技术平台。目前行内投产的数据库实例数量超过1200个,在行方多个数据中心投产的TDSQL数据库物理节点超过600个,覆盖客户信息、支付、借记卡、信用卡等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而某城市商业银行依托"标准微服务架构+分布式数据库"的新一代核心系统,支撑业务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高频帐户类交易平均响应时间比原有系统缩短2倍,日终批量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季度结息时间比原系统缩短1.5倍。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两家银行上线核心系统背后,腾讯金融云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当前,银行构建分布式核心系统所两面两大挑战,一方面,技术上在接入层、服务层、数据层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类困难;另一方面,在银行战略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规划路径选择、人才培养、后期运维、成本控制等问题。
各类银行构建自己技术体系的过程中,引入实力强大的厂商和产品是一大趋势,腾讯金融云正是在这样的行业变革下脱颖而出。
在积累了多家案例的基础上,腾讯云将银行新核心的建设模式总结为两种:技术平移和规划重建。这两者有明显不同,技术平移在保持功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应用迁移到分布式平台,规划重建则需要重新设计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
目前,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行在新核心建设上多以采用业务建模、IT实施工艺和单元化架构的组合为主要的建设模式,引领同业。
不同规模的银行,具有不同的实力和需求,面临着不一样的竞争压力,所需要的新核心构建模式也不尽相同。为了帮助银行重构分布式核心系统,腾讯结合自身实践,综合提炼出了300余项公共技术能力,并联合ISV专家论证,形成了新一代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的整体架构。
腾讯新一代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整体架构
在技术架构设计方面,腾讯金融云提炼出了六个主要设计要点,即数据切分策略、技术架构策略、服务模型策略、业务连续性、研发效能、分布式运维。同时推出两种分布式核心架构技术路线,即微服务模式以及单元化架构模式。
为什么要推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其实两种结构并不存在冲突。
单元化是微服务架构在宏观架构层面的增强,而微服务是单元化架构在微观机制层面的支撑,可以为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等不同体量银行提供精准、成熟、稳定的解决方案,全方位满足各类银行在新形势下的业务及模式变革需求。
从本质上来看,银行需要的新一代核心系统,是需要兼容与开放的基础底座。腾讯金融云构建了全栈分布式与云原生的国产化技术产品体系、广泛的成功案例及专业的服务能力,更加符合金融机构的需求,正在助力更多金融机构实现自主可控。
资料显示,腾讯云已经与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六大国有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头部商业银行中90%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均采用腾讯云的方案,其中7成应用在核心或关键业务领域,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信赖的“好帮手”。
03
开放生态推动国产化加速
金融IT国产化正在迈入新征程。政策引导之下,叠加多方力量共创,国产化发展进入深度发展阶段。
但金融核心系统国产化率较低,长期以来被西方大型IT厂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此前,银行国产化程度更低,但由于银行科技实力雄厚,近几年转型力度加大,在分布式构架转型方面走在了前列。
近年来,国内领先厂商持续加大国产化技术投入,打磨自研产品,不断提升国产化技术实力,为各类银行客户实现自主可控,提供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金融国产化解决方案。
在本次峰会上,腾讯云就发布金融国产化战略,联合金融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完善国产化生态,形成自主可控的金融国产化解决方案。 “白皮书”发布启动仪式上,除了腾讯的负责人,还有神州信息总裁李鸿春、长亮科技总裁李劲松、中电金信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况文川等生态合作方的负责人一同见证。
“我们希望清晰给行业传递在国产化方面的战略方向,就是腾讯云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打造新一代国产化精品产品,并依托产品构建全栈领先的国产数字化基座。同时,腾讯云还将携手伙伴,共同构建国产数字化解决方案生态,成为金融国产的金融云基础设施以及基础软件的主力军,去协同行业去肩负起国产化实践的重任。”胡利明表示。
据了解,腾讯金融云全栈国产化产品供给能力已实现全国领先,底层基础产品已经完成了与众多芯片厂商的国产化适配。截至目前,共有15款产品通过21项工信部质量测试,与合作伙伴完成700余项自主创新互认证。
在成为国产化生态推动者的过程中,腾讯云做了充足的准备。一是持续加大在国产化产品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二是构建一整套全栈金融的数字化基座;三是在生态方面,与广大合作伙伴一起形成各种场景的国产化解决方案,构建了丰富的生态合作体系。
尤其是在技术底座上,腾讯云提供包括腾讯专有云TCE、金融原生云TCS、腾讯云数据库TDSQL、TDMQ分布式消息队列、CRedis分布式缓存、Coding研发效能平台等产品,全面覆盖了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所需的技术底座,并已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省农信联社等数十家银行核心系统建设中成功交付,成熟稳定。
除了产品本身,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第三方厂商的实力以及产品的服务和强大的技术支撑。对此,一位国有大行从业者对此评价,站在一个金融行业的IT系统发展角度看,确实行业这一块时间不算太长,不过腾讯投入了大量的创新力量去打磨他们的精品。
百花齐放才是春。国产化的未来,也必将是多方参与共建的生态演进。
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从而为业务转型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这也成为众多银行的共识。
在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的过程中,像腾讯云这样,搭建高度开放的生态合作,具备先进可靠的产品力、专业灵活的服务力,势必推动核心系统自主可控国产化进程跑出“加速度”。
【轻金融好文】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