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区看守所深耕“廉善和”厚植监所清廉基因

法治日报-法治网   2023-06-30 17:55:21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刘宇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连续35年安全无事故、队伍零违纪……这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看守所的一代代监管人交出的非凡答卷。解密非凡背后的密码,从独具监所特色的厚重文化长卷中追寻,一幅幅“廉善和”主题非凡画卷徐徐铺展而开……

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普陀区看守所从前人手中接过接力棒,当好普陀监管的传承人,赓续精神力量,深挖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廉善和”文化品牌,坚持文化育廉,持续擦亮普陀监管“清廉名片”,让高墙内活力迸发,更具温度。

“廉”立警志

在普陀区看守所,“廉”文化随处可见。“清廉园”“助廉墙”“和善亭”,廉文化不仅就在身边,还深深印刻在民辅警心中。“廉”字更是成为一名合格监管人的首要标准、必要条件。

“要知廉于心,践廉于行。守住底线,守住清白……”这是看守所每名民警辅警职工入所前都要经历的一幕。“依托普陀区看守所全市警示教育基地资源,把清廉教育纳入入所第一课,扣紧入所‘第一粒扣子’,在廉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引导自觉锤炼廉洁担当的政治品格。”看守所所长戴辉介绍。

抓教育、除隐患、健机制,普陀区看守所将“廉”钟敲响到看守所的每个角落,覆盖到每名民警辅警。把思想教育、专题教育、案例教育融入到每日晨会、每周例会,做到紧箍咒常念,警钟常鸣;严格排查队伍管理、执法执纪、社交生活问题,时常红红脸出出汗,让“知敬畏、明底线、严操守”的观念常记于心,确保队伍的绝对忠诚、廉洁自律;优化内部管理、强化外部监督、细化考核激励,让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信念扎根于心,锻造一支纪律严明的“三能”监管铁军。

“善”润警营

普陀区看守所将善文化教育纳入日常监管工作中,以善铸魂、以善润心、以善化人,在监区内营造出从善向善为善的浓厚氛围,在监区外以善文化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浸润警营,民辅警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周建军,看守所里一位普通的军转干部,10多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看守所所在地蒲岙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让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去年,老人生病住院,周建军和他夫人时常到医院照顾老人的起居。在老人身故后,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帮助老人处理身后事;在腊月天,他守在殡仪馆里三天两夜,为老人守灵;在村里苦恼无人捧骨灰盒时,他主动将老人送到山上,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周建军的举动感动了村里的街坊四邻,当地村委会为了感谢他,特地将感谢信和锦旗送到看守所。

善文化教育不仅是监所队伍建设的良方也是在押人员心理矫治的一剂良药。

作为全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集中羁押点。普陀区看守所把“善文化”教育运用到实际管理过程中,开辟善文化教育平台,邀请心理辅导专家、律师、医生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看守所,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我们通过文化育善,亲情助善,法律释善等方式,帮助他们重塑三观、重拾信心,让他们能够树立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诉讼、面对家庭、面对社会。

“和”凝警心

警营“家”文化,是普陀区看守所队伍建设中“和”的载体之一。一方面,打造舒心如家警营环境,完善训练角建设,合理划分健身、书吧、休闲、健康角等功能区;另一方面,细化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成立爱警解困小分队,为民警辅警解决实际困难,落实日常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和需求,从心理和工作生活全方面对民警辅警关心关怀。

多年来,普陀区看守所“和”文化熏陶下,1名民警获国家级荣誉,多名民警分别获省级、市级表彰,一大批“监管之星”不断涌现。

不仅如此,普陀区看守所还始终秉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主动对接法院、综治、民政、信访、街道等部门,全方位的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创建“枫桥式”监所。近年来,共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0多起,其中参与化解司法拘留矛盾400多起,提前解除司法拘留150余人次,涉案标的款总计人民币5000余万元,为社会矛盾化解贡献监管的力量。

此外,普陀区看守所创新实践的《重塑矫正工作法》,成为舟山监管样板。以军事化管理、善文化教育为手段和载体,重塑和矫正在押人员的思想、行为,帮助在押人员尽快完成改造,减少重新犯罪的几率,同时,实现了监所秩序持续向好、安全隐患日益减少、教育感化更显成效的目标。

最新资讯